为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匠星培育工程,有效落实青年工匠人才针对性赋能举措,引导广大职工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9月18日至19日,海门区2025年青年工匠人才创新训练营在南通工人业余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40名青年工匠人才、“未来匠星”培育对象代表共同开启了一场“匠心”与“创新”交融的充电之旅。
理论筑基,解锁创新密码
开营仪式后,首场理论教学由“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曹荣琪讲师带来《从历史演进中走来的新质生产力》,他以历史脉络为轴,深入浅出地解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让学员们对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有了宏观且深刻的认知。
正高级工程师,南通开放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孟玉喜讲师的《基于实践生产的微创新》,则聚焦生产一线的实际场景,分享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微创新案例,为学员们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创新点提供了实用思路。
大国工匠、蓝领科学家、全国劳模王军以“创新贡献价值-立足岗位创新的方法与实践”为题,从个人成长与行业发展的维度,阐述匠心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匠心的延伸,激励学员们在岗位上以匠心智造雕琢技艺,以创新突破创造价值。
实地研学,启迪创新思维
学员们先后走进南通群英馆、国网南通供电局公司、海洋工程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在南通群英馆,从古代能工巧匠到近代实业先驱,再到当代行业精英的事迹展示,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工匠基因”在南通这片土地的传承与迭代;在国网南通供电局公司,通过参观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体验中心等,学员们直观了解了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在海洋工程博物馆,厂史馆与海洋工程展馆的丰富展品,展现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硬核技术与工匠智慧,为学员们打开了跨领域创新的视野。
以训促干,推进创新实践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训练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创新意识,更拓宽了行业视野、激发了创造灵感,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岗位实践的动力,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勇于创新,为海门高质量发展贡献“新质”力量。
魏峰——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轮管建造工程师: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补给,更是我匠心生涯的“核动力加油站”。知名教授与大国工匠亲临授课,点燃我深耕一线、持续创新的热情。大国工匠的成果打破我对“工人”的认知局限,工人就是“一线科学家”,是企业创新基石。教授明晰“匠心”,“细微观察、分析拆解、反复试验”创新题法,与“学、思、践、悟、创”创新路径,让我顿悟,优化流程、降本增效,就是创新、就是价值。培训让我看清基层一线优势,“精进”成我工作准则,坚持培训学习提高认知,大胆尝试创新。未来,我将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带动身边青年工友,以匠心共同为海门、为企业争荣光!
石金波——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分公司设备部班长:本次创新训练营使我深受启发。孟玉喜老师讲授的《基于实践生产的微创新》让我意识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细致观察与持续改进。“学、思、践、悟、创”五字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尤其是通过“技能树”梳理知识、用“项目文档”整合经验,让我明白了如何将零散的经验转化为系统能力。培训中强调的“微创新”理念,鼓励我们从效率、质量、成本等维度发现改进点,通过小步试错、快速验证,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务实创新的思路,不仅提升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路径。我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践行工匠精神,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努力成为兼具工程能力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工匠,为海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陆信伟——江苏慧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化部总监:本次训练营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到沉浸式的实地研学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知新维度。使我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有了更体系化的理解,更在案例剖析与交流探讨中,真正读懂了“劳模精神”的担当、“工匠精神”的坚守与“劳动精神”的本色。作为一名医药研发工作者,此次培训更像是一次精神的“充电”与专业的“赋能”。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行业视野,更坚定了我深耕领域的决心。未来,我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研发岗位上追求极致、勇于突破,始终秉持“像科学家一样工作,让病痛皆有良药可医”的信念,用扎实的技术、创新的思维践行工匠使命,为企业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曹政钧——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师:本次青年工匠人才创新训练营,是一次思想的淬炼与方向的引领,体会深刻:一是创新源于实践。孟老师讲授的“微创新”方法论极具启发性,“五字路径”与“两大工具”为我们一线工程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我将聚焦设备运维中的“效率痛点”与“质量风险”,运用5W分析法和技能树,精准定位创新“靶点”,实现小改小革。二是匠心赋能价值。王军老师“像科学家一样做工人”的理念与参观国家电网创新园的实践,深刻揭示了数据驱动与闭环思维的重要性。我将致力于提升设备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能力,通过精益方法优化巡检与预防性维护流程。三是使命驱动前行。群英馆的传承与海工博物馆的奋斗精神,激励我以“四千四万”精神为镜。我将把所学转化为提升设备OEE、保障稳定运行的实干业绩,为当升智造升级贡献自动化工程师的工匠力量。
刘桐——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处处长助理:感谢海门区总工会精心搭建的学习平台,我获得了难得的成长机会。本次训练营课程内容深刻,曹荣琪老师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必然,孟玉喜老师实战性的“微创新”方法富有启发,王军老师用匠心故事点燃了我们的奋斗热情。我深感获益匪浅,必将把所学所思转化为岗位创新的实际行动,以匠心践初心、以实干促发展,为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陆强——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设备维修工:作为“未来匠星”培育对象代表,非常有幸参与训练营活动,获益匪浅。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驱动,以实践生产的微创新“学”“思”“践”“悟”“创”五字为路径,在学习与创新中找到人生坐标。中天钢铁给予我广阔的平台,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学习观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细作,坚持守正创新。未来,我会把此次培训精神更好的融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追求技术的新高度,将三位老师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强技能、会创新的劳动者,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