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并完成首列首装。海门作为线路核心中转枢纽,正式接入全国铁路货运网络,实现从“区域交通节点”向“长三角北翼物流核心”的转型。
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是衔接宁启铁路与通海、通州湾两大港区的核心节点,是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实现“海进江、江出海”江海联运体系的重点交通工程之一。“这条专用线以海门为核心枢纽,成功打通了两大港区的内联通道,实现了铁路货运网络与港口群的无缝对接。”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处副处长阎恺告诉记者。
此次首列发运的集装箱,从通海港站出发后,经海门站中转,最后在青岛市黄岛站交付,形成了贯通江海、辐射华北的物流大动脉。这一通道的贯通,不仅让海门成为长三角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桥梁”,更确立了海门在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互联互通中的核心中转地位,进一步巩固了海门作为长三角北翼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支点作用。此外,在运输效率与绿色发展层面,专用线实现港口与铁路干线直达,可避免公路拥堵和中转损耗,货物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同时,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可减少80%以上的碳排放。
专用线的开通运营为海门及入驻企业带来了实打实的发展红利。“这条线路的开通可以为我们的客户进一步节省物流成本,还能提高运输效率!未来我们将有竞彩足球比分的业务在海门落地。”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办负责人哈宇飞表示,这条铁路专用线的开通运营让铁水联运网络更高效,内陆腹地的货物可经海门直达沿海各地。
此外,专用线的开通运营让海门站的战略地位实现质的飞跃。此前,海门的交通区位优势竞彩足球比分体现在公路网络和临近港口的地理条件,专用线的开通让海门正式接入全国铁路货运网络。深度融入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让海门站的区域辐射力和资源集聚能力持续增强。海门以交通地位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物流仓储、货运代理、集装箱加工等配套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形成围绕铁路枢纽的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