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人社部联合举行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我区教体局和通源小学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四年来,海门锚定“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目标,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抓手,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为核心,让群众体育的种子扎根城乡沃土。
多元活动赋能
点燃全民健身热潮
群众体育的活力,源于精准多元的活动供给。我区坚持“健身活动天天有、体育比赛月月办”,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兼顾传统与新兴项目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一方面,精心打造“全民健身·悦动海门”等全民健身自创品牌,依托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特定节点,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让体育健身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引进承办长三角气排球邀请赛、江苏省游泳俱乐部联赛、省城市假日足球联赛等品牌赛事,同步打造城市篮球嘉年华、区级机关文体竞技赛等本土特色活动,既为群众搭建交流竞技的平台,更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海门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我区精准施策,推动基层体育活动遍地开花。面向老年群体,重点推广木兰扇、门球、太极拳等低强度、高适配的健身项目;聚焦中青年群体,大力支持气排球俱乐部、足球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其参与省市区乃至全国赛事;关注青少年成长,深耕体教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和足球、门球等高品质体育社团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阳光体育竞赛活动。此次获得荣誉的通源小学将门球运动纳入校本课程,编写专属教材,组建专业教练团队,构建起阶梯式训练体系,打造出全国知名的门球特色品牌。近年来,该校学子在省市级乃至全国、亚洲赛场上屡创佳绩。
四年间,全区累计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超630场,参与人次突破160万,健身锻炼已成为海门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新风尚。
设施升级提质
筑牢便民惠民根基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坚实支撑。我区坚持“硬件先行、普惠均等”,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构建起“10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体育资源。
标志性工程引领升级,总投资6.5亿元、占地约25.5万平方米的海门体育中心于2023年启用。这座集体育场、综合体育馆、体育公园于一体的万人规模体育综合体,配备400米环形跑道、天然草皮足球场、标准泳池、球类场馆等多元设施,实现“专业赛事与大众健身”的完美融合。
在优化大型场馆布局的同时,我区持续推进基层体育设施全域覆盖。区镇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路径、村级健身点持续加密;智能化健身路径、篮球场、室内外乒乓球桌等设施,让群众出门见绿、抬脚能练。我区已形成“区级有综合体、区镇有农民体育公园、村居有健身站点”的三级设施网络,让全民健身触手可及、人人可享。
健全组织强培训
全民健身有依靠
基层群众体育组织是连接体育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桥梁纽带”。四年来,我区坚持“培育+扶持+服务”三位一体,推动基层体育组织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构建起覆盖城乡、门类齐全、充满活力的组织网络。目前,全区共有广场舞协会、围棋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类社会组织21个,651个健身指导站(点),国家级和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余人。
以体育社会组织为纽带,我区持续开展“送技能、送培训、送演出”下基层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村居、学校、企业,开展太极、广场舞、健身气功、球类运动等项目的公益培训,四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超220场次,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其中,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协会等骨干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组建专业辅导团队,手把手传授健身技能,带动一批又一批群众走上科学健身之路;各健身指导站(点)成为基层健身“主阵地”,每日组织常态化健身活动,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体育服务的“先锋队”,为群众健身提供坚实依靠与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