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诊早治! 第二轮农村肝癌筛查启动
前日,中央转移支付支持的“农村肝癌早诊早治项目”第二轮筛查在海门启动。
此次筛查计划覆盖全区1000名高危对象,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肝癌患者生存率,探索肝病健康管理新模式。
当天上午,记者在余东镇卫生院看到,现场秩序井然,医护人员为高危人群提供免费体检服务。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症状隐匿,临床数据显示,约7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5%。区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主任医师陈燕熙说:“本次筛查聚焦高危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慢乙肝患者、AFP升高者、肝硬化患者等,同时新增了基层卫生院体检中发现的极高危对象。”
据了解,该项目以卫生院为阵地提供免费筛查,核心是构建“筛查—评估—诊断—治疗—随访”的健康管理闭环,筛查结束后发现的可疑对象,将通过B超进一步复核,确保诊断精准。按照项目任务要求,海门区每年需完成1000名高危人群的2次筛查,共计2000人次,其中70%的对象需完成全年2次筛查。这一频次的设定是基于肝癌发生发展周期来决定的。“早期和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天差地别。2厘米到5厘米的早期肝癌,五年生存率能达70%左右;小于2厘米的微小肝癌,五年生存率可升至90%左右。”陈燕熙说。
肝癌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陈燕熙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肝癌筛查,千万别因无症状就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