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叠锦瑟,月圆映国红。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为深化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三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新华书店海门书城走进德胜小学,开展“竹韵书香承非遗,月兔邀秋共读时”主题阅读活动。通过竹编非遗体验、海门方言竞答、节气阅读与手工实践等环节,让孩子们在书香与节日氛围中触摸文化根脉,实现“以读传文、以手承艺”的育人目标。
巧手织月话竹编 千年技艺润童心
新华书店海门书城志愿者黄清一以“一根竹子的前世今生”为引,为孩子们揭开南通竹编的非遗面纱。从原始社会的竹器雏形,到唐宋时期“织竹为器,巧夺天工”的技艺巅峰,再到现代工业化冲击下的传承困境,竹编文化的历史脉络令孩子们屏息凝神。当讲解至“选竹—破篾—编织—整形”的工艺流程时,志愿者特意结合海门本地竹编筛箕、渔具等实物,展示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我奶奶还会编竹筛呢!”学生代表王梓轩骄傲地列举家中奶奶亲手制作的竹编工具,引发阵阵惊叹。孩子们在触摸竹篾经纬交错的过程中,悄然种下文化守护的种子。
方言竞答闹中秋 童声解码海门韵
“非遗不仅在手艺里,更在乡音中!”随后的海门话知识竞赛环节,五年级(5)班的外来务工子女们化身“方言小侦探”。“夜头”“白相”“节棍”等词汇的趣味解析,让原本陌生的方言瞬间鲜活。“原来‘中秋节’在海门话里发音像‘种秋节’!”新市民子女李佳怡兴奋地记录着。志愿者以“春节贴联对、端午裹粽子、中秋赏月灯”为线索,引导孩子们用方言复述习俗,课堂笑声与跟读声此起彼伏。这场“声音里的非遗”体验,让新老海门人在乡音中共筑文化认同。
诗灯相映读节气 玉兔揽月照书卷
好书推荐环节,志愿者倾情力荐《孩子们超爱看的二十四节气》:“冬至的雪是天空写给大地的情书,清明的雨打湿了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志愿者以诗意语言勾连起传统节气与文学之美,并诚邀孩子们常来新华书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生代表领读《中国传统文化1000问》,揭秘古人中秋赏灯“以灯喻智、以光传情”的深意,迎来阵阵掌声。中秋赏灯民俗科普后,活动的压轴环节——竹编兔灯制作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将竹篾灯罩缀以绒兔、金线、珍珠,再系上红流苏,当暖黄的灯串亮起,大家轻声感叹:“这个小兔子灯,好像把月亮和书都装在一起了!”
本次活动以“非遗+阅读+节日”的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可传承。孩子们在竹编中读懂匠人精神,在乡音里听见文化密码,在诗灯交融间体悟时序之美。下一步,三星镇将持续打造“书香非遗”系列品牌,推动全民阅读与传统节令深度融合,让文化传承如月华流转,生生不息。